應納稅所得額怎么算(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計算公式)
你知道應納稅所得額嗎?
應納稅所得額是一個常見的概念,但也是一個容易混淆的概念。乍一看,它非常熟悉。仔細想想,你會發現它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。你也有這樣的經歷嗎?
眾所周知,對于收入來說,并非所有人都要納稅,而需要納稅的部分是應納稅所得額。
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規定:
對于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項目,應納稅所得額是扣除最新規定的扣除標準后的收入,扣除子女教育資金、養老費用等。
個人所得稅中勞動報酬項目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每項勞動收入。
偶然收入以每次收入為應納稅所得額。
以此類推,個人所得稅中的其他項目。
確定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:
1.直接法
應納稅所得額=收入總額-不征稅收入-免稅收入-各項扣除-前一年虧損
其中,扣除工資、工資、廣告費、業務宣傳費、手續費、傭金、保險費、公益捐贈費、利息費、匯兌損失等。
2.間接法
應納稅所得額=會計利潤+增加稅收調整-減少稅收調整
案例分析
A公司2018年總收入50萬元,無稅收入10萬元,免稅收入5萬元,扣除的業務招待費2萬元,計算A公司應納稅所得額。
應納稅所得額=50-10-5-2=33萬元
應納稅額=應納稅所得額*稅率=33*25%=8.25萬元
問:應納稅額和應納稅所得額是一回事嗎?
答:當然不是。應納稅所得額是指需要納稅的收入的一部分。應納稅額乘以應納稅所得額,有本質區別。
這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內容。你明白嗎?